第一百二十九章:讥贪小利者-《锦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一群锦衣校尉,开始出没于任何关于粮食有关的地方。
    甚至邓健还厚颜无耻地出现在了东厂。
    似乎完全忘了,大家曾经有过仇隙,左一口兄弟,右一口自家人,请理清司这里调一些文牍来看看。
    这东厂的人一见清平坊百户所的,顿时火冒三丈,不过好在这理清司的档头是个懂事的人。
    谁晓得你若不满足他的要求,然后会不会突然有一窝蜂的锦衣卫不要命的就杀进来呢?
    索性满足他的需求,然后像送瘟神一般的将人送出去。
    而得出来的真相,显然就触目惊心了。
    至少在整个京城,粮食的买卖几乎停止了。
    人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,当这世上有了上涨的预期,那么几乎所有拥有粮食的人,其实并不在乎这天下有多少粮,又有多少人囤积,而是毫不犹豫地捂紧自己的口袋,而后等着最后的狂欢。
    大粮商们,非但不卖粮,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买粮。
    他们几乎每三天聚一次,却从不谈粮食的事,只是喝茶,听戏。
    而后各自散去。
    可这些大粮商们按时出现,显出风轻云淡的样子,他们越是如此,市场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囤积商们,就好像吃了定心丸一般。
    他们不急,大家就不急。
    这就意味着……价格还远未至他们所想要的预期。
    可怕的是这种情绪已经蔓延。
    现在基本上在乡下,已经收不到粮了。
    至少用现在的价格,是断然收购不到的。
    张静一觉得这些家伙们真的疯了。
    可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。
    京城的百姓已经开始困难。
    可最难的显然不是京城,远在千里之外的关中,情势已经恶化,甚至已经到了无粮可卖的地步。
    天下的粮商,已闻风而动,当任何人都意识到,自己手中原本不太值钱的粮食,突然可以价值千金,这时候,他们的目标,就已不再是用粮食换取金银了。
    而是土地,是人口,是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。
    于是,在十二日之后,粮食的价格已至十一两银子。
    虽然只是短期的波动,可是这种粮价,对于人们的心理冲击,却是极可怕的。
    张静一做过计算,若是全天下的粮价值都有十一两,那么就算将天下所有的金银都拿出来,只怕都买不起现下囤积起来的粮食。
    照这么个囤积法,便意味着全天下人都要节衣缩食,每日节余下来的粮食会有多少?
    粮食的损耗大大降低,甚至可能完全弥补掉关中灾情的损失。
    可人的心理很奇怪,因为这世上到底缺不缺粮,谁也说不清,没有人知道,也不会有人去关心,涨就是了。
    邓健匆匆地回到了百户所。
    “百户,打探到了。”
    张静一的心情有点燥,于是皱着眉道:“怎么说。”
    “那些大粮商,今日又去了会馆,依旧还是喝茶,听戏,现在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他们,他们如往常一样,个个神态自若,为首的一个粮商,姓陈,叫陈默言,此人乃是大同府人,一直都在京城做粮食的买卖,他的底细,也不敢说摸清,不过和朝中的许多大臣,甚至是地方的宗室都息息相关。他今日点了一个曲儿,叫《上高监司》。
    上高监司……
    第(1/3)页